你知道嗎?廣東最好吃的粽子之一,鼎湖山裹蒸粽!
裹蒸粽里也蘊涵著一則纏綿悱惻動人心弦的愛情傳說故事--相傳古時候,端州有一對無勢,不允許女兒和他相愛。為此,阿果立志發(fā)奮圖強。這一年大考又到,他打點行李趕赴京城。
清晨,阿青趕到,送上連夜用冬葉包裹的糯米綠豆飯團,叮囑他一路珍重,勿忘雙方情意。阿果高中狀元,皇帝欲招為駙馬,阿果不從?;实叟糁?。阿果每日撫飯團而泣,公主奇之,阿果曰:糟糠尚不棄何況飯團乎?公主大受感動,遂放阿果歸鄉(xiāng)。阿果和阿青終成仙眷。
后人發(fā)現(xiàn)用冬葉包著糯米、綠豆、豬肉等材料做成的飯團味道甘香可口,遂紛紛效仿,因此有“裹蒸粽”之稱。
鼎湖山裹蒸粽在廣東嶺南地區(qū)家喻戶曉。南齊書有記載:在皇帝御食中,有“裹蒸”這一道美食?;实鄯Q:“我食此不盡,可四片破之,剩余權當晚食”。
鼎湖山裹蒸粽作為春節(jié)探親拜年必備的禮品,寓意豐衣足食和來年好運。故有清代詩人王士禎有詩贊肇慶城鄉(xiāng)除夕敖煮裹蒸粽的盛況:"除夕濃煙籠紫陌,家家塵甑裹蒸香”。
裹蒸粽,據(jù)說肇慶人制裹蒸始于秦代,秦始皇當政時,苛捐特重,勞役繁多,農(nóng)民悲苦難言。當時農(nóng)民為方便田間勞作,便用竹葉或芒葉裹以大米,煮熟后隨身攜帶以作干糧,這就是最早的裹蒸了。
至漢代,肇慶的城鄉(xiāng)居民已有在春節(jié)、端午節(jié)包裹蒸和粽子的習俗,一直沿襲至今。如今,鼎湖山裹蒸粽已經(jīng)成為講白話地方家喻戶曉的傳統(tǒng)產(chǎn)品,作為春節(jié)探親拜年的必備禮品,寓意著豐衣足食和來年好運。由此可見,裹蒸與粽子不同,它并不是用來記念屈原的,而是人們希望生活蒸蒸日上的吉祥食物
鼎湖山裹蒸粽個子大,有“茶點王”之稱,其實也是粽子中的一種,采用純手工制作,與人們熟悉的“端午粽”卻有明顯的區(qū)別。一般的粽子多用芒葉裹包,呈扭身四角形或長條形,而鼎湖山裹蒸粽則用本地特有的冬葉包裹、水草包扎,呈枕頭狀或埃及金字塔形,每只重約 0.5 公斤。
主要以糯米、脫衣綠豆、豬肉為原料,再加入適量的精鹽、曲酒、花生油、白芝麻、五香粉等配料精制而成。取大缸用柴猛火煲8至10小時,直至糯米、綠豆、豬肉融化混為一體,稱為“大肉裹蒸”執(zhí)食時清益撲鼻,入口松化爽滑甘香,肥而不膩,甘香可口,風味獨特。
目前市面上個別店鋪節(jié)日期間制作的肇慶裹蒸,除用糯米、綠豆和肥豬肉外,還在其中加入冬菇、雞蛋、臘腸等,這種裹蒸被稱之為肇慶特種裹蒸王。因裹蒸是用冬葉包裹糯米加綠豆制作而成,故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。肇慶裹蒸香氣橫溢,入口溶化,甘香,是肇慶城鄉(xiāng)居民歡度春節(jié)的傳統(tǒng)美食。市面上的肇慶裹蒸品牌主要有“鼎湖山”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