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東人的家常美食,鼎湖山裹蒸粽有多好吃
如果說粽子是全國百姓的端午記憶,那么肇慶人則把每天都過成了端午節(jié)。在肇慶,鼎湖山裹蒸粽不僅飽含著端午氣息,更是街頭巷尾的日常煙火。究其原因,逃不開“太好吃”三個字。
說到肇慶的裹蒸粽,它曾獲廣東省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還被世界城市合作組織美食委員會評為“萬粽之王”。一片碧綠,一縷清香,一根草繩,包裹了傳承千年的味道。鼎湖山裹蒸粽是肇慶當(dāng)?shù)貍鹘y(tǒng)的食品和特產(chǎn),以糯米、綠豆、豬肉為主要原料,用當(dāng)?shù)靥赜械臇叭~包裹、蒲草包扎而成,呈四角塔形。裹蒸粽用料扎實,口感綿滑,味道清香,不僅是肇慶人獨有的家鄉(xiāng)味道,還讓很多外地食客食過返尋味。
與我們熟悉的“端午粽”不同的是,鼎湖山裹蒸粽并不是用來紀(jì)念屈原的,而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寄予希望的吉祥食物。除了端午這個必吃粽子的節(jié)日,每逢春節(jié),肇慶的家家戶戶買鼎湖山裹蒸粽送親朋,借鼎湖山裹蒸的“蒸”字寓意生活“蒸蒸日上”。
肇慶民間有句順口溜:“外包冬葉三幾片,糯米綠豆放里邊,肥肉芝麻作肉餡,裹好扎牢蒸半天”。據(jù)說,這種傳統(tǒng)已經(jīng)沿襲了近2000年,體現(xiàn)了鼎湖山裹蒸粽原汁原味的特點。鼎湖山裹蒸粽的加工制作發(fā)展至今,還保留著這種古老傳統(tǒng)的手工制法。鼎湖山裹蒸粽除了傳統(tǒng)糯米、綠豆、豬肉餡裹蒸外,已經(jīng)有了黑糯米裹蒸粽、瑤柱裹蒸粽、蛋黃裹蒸粽、豆沙裹蒸粽等新品種。至于傳統(tǒng)鼎湖山裹蒸粽的餡料搭配,由于它更能體現(xiàn)鼎湖山裹蒸粽的傳統(tǒng)風(fēng)味和裹蒸文化,所以一直以來都受到消費者的喜愛。
鼎湖山裹蒸粽與其他地方的粽子不同的其中一處在于,鼎湖山裹蒸粽的葉不是竹葉或芒葉,而是正宗的粽葉,肇慶人稱之為冬葉,又稱柊葉。冬葉是竹芋科柊葉屬植物柊葉的干燥全草,是北回歸線上特有的一種植物,屬涼性陰生植物,含豐富的葉綠素,生長于山谷、溪澗之間,目前只在西江兩岸才有出產(chǎn),其厚葉中含有豐富的葉液,外表碧綠發(fā)亮,具有色綠、葉香、柔韌、防腐的特點,用冬葉裹粽蒸,嫩滑甘香。晉代的嵇含在《南方草木狀》中記載:“冬葉,薑葉也,苞苴物,交廣皆用之,南方地?zé)幔镆赘瘮?,唯冬葉藏之,乃可持久?!?/p>
鼎湖山裹蒸粽的做法特別講究,除了要選用冬葉作鼎湖山裹蒸粽的外皮,還要選用上好糯米和當(dāng)年綠豆,做餡的豬肉要肥瘦相間,主要原料糯米、綠豆和肥豬肉的比例為10:6:4,最后加五香粉、曲酒作調(diào)料,以使餡味醇香、肥而不膩。
鼎湖山裹蒸粽因其個頭碩大,基本略大于一個拳頭,在廣東飲食業(yè)中素有“茶點王”的別號。吃起來味道清香四溢,入口松化爽滑,讓人回味無窮。每次打開熱氣騰騰的鼎湖山裹蒸粽,柊葉的香氣撲鼻而來,肉米軟黏,糯米更是被蒸得化為無骨的綿滑,讓人越吃越停不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