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(tǒng)美食鼎湖山裹蒸粽
月落烏啼霜滿天,粽子的包法萬萬千,江楓漁火對愁眠,裹蒸粽的口味最香甜。北方甜粽子,南方咸粽子,肇慶的鼎湖山裹蒸粽在這數(shù)十種吃法中堪稱一絕。
肇慶裹蒸粽里也蘊涵著一則纏綿悱惻動人心弦的愛情傳說故事——古時候,端州有一對青年男女,情深意篤。但阿青父母認為阿果只是一介書生,無財無勢,不允許女兒和他相愛。為此,阿果立志發(fā)奮圖強。這一年大考又到,他打點行李趕赴京城。清晨,阿青趕到,送上連夜用冬葉包裹的糯米綠豆飯團,叮囑他一路珍重,勿忘雙方情意。阿果高中狀元,皇帝欲招為駙馬,阿果不從?;实叟糁?。阿果每日撫飯團而泣,公主奇之,阿果曰:糟糠尚不棄何況飯團乎?公主大受感動,遂放阿果歸鄉(xiāng)。阿果和阿青終成仙眷。后人發(fā)現(xiàn)用冬葉包著糯米、綠豆、豬肉等材料做成的飯團味道甘香可口,遂紛紛仿效,及至后來,更成了端州年關時家家必備之物。裹蒸者,“果青”也。
為了做出好吃的鼎湖山裹蒸粽,首先得使用上好的,肥中帶瘦,瘦中帶肥,紋理清晰,層次分明的五花肉。把肉洗干凈后,水分要擦干,不然就會稀釋調料的味道,切肉的時候也不要太貪心,大塊的肥肉,雖然吃起來差不多,44號麻將的大小就剛剛好,腌肉的調料,用生抽老抽胡椒再加點鹽,把調料抓勻,讓調料的咸香滲透到豬肉的每一處縫隙,一共需要腌制兩個小時,期間還得不時地翻動幾下,確保上色的均勻,入味徹底。
包鼎湖山裹蒸粽最重要的就是糯米,糯米長的圓的各有不同,只要是當糙糯米就行,水把糯米洗干凈,提前浸泡用鼎湖山泉水浸泡八個小時才更容易煮透啵,糯米才能更糯。雪白的肥膘,在鍋里下油等水分慢慢蒸發(fā),帶著有流蘇的油渣糯米和綠豆,一定要用豬油才夠味,雪白的糯米和綠豆一起翻炒。拿出新鮮的冬葉,清洗干凈,小火慢煮十分鐘,葉片就會清香彌漫,柔韌難斷,糯米豬肉粽葉全部到位,再使用寶塔粽包法,兩大塊豬肉配四把小米,粽子的包法有很多種,寶塔粽包的手法最為復雜,難度較高,而且需要四片粽葉,但卻能為鼎湖山裹蒸粽鎖住水分和汁水,讓粽子更為可口。
包好粽子后放在燒好熱水的大缸里蒸煮7-8小時,這粽子最不同的地方就在蒸的過程,一定要在10點開蒸,一直蒸到第二天黎明時分才能拿出來,這樣粽子才能更好讓粽子的香味達到極致,也表達了蒸粽子人日夜盼望親人翻來的美好意愿。剝開粽葉,清澈的飄香芬芳濃烈,深沉的香氣,盡情肆虐圓鼓鼓的糯米,濕潤飽滿,軟而不爛,透著黃豆蓉的香氣和一縷輕輕的回甘,油亮的五花肉肥瘦參半,肉香彌漫。一口下去,即嘗到了粽子的咸香,也感受到了親人在留夜等待自己歸家的心愿,同時也會留下感動的淚水。
童年時,端午是一種過節(jié)樂趣。對小時候的我們來說,不懂什么是邪祟鬼怪,只要能體會到快樂就好。但快樂是何嘗不是一種生活追求,小時候,不知道屈原、伍子胥與曹娥,只知道端午這一天,充滿了無限樂趣。期待母親在留夜煮好冒著熱氣與米香氣的鼎湖山裹蒸粽,就著咸鴨蛋美美的吃鼎湖山裹蒸粽,吃罷飯,父母便將雄黃酒涂在我們的額頭上餅畫上“王”字,祈禱把病災都帶走。佩著淡淡藥草味兒的香包,系上五色繩,清香四溢滿滿都是對節(jié)日的期許。
無論是點雄黃、掛香包還是系五彩,背后都有父母對我們的殷殷期望。與同伴們相約在星湖喜逐龍舟,那個時候,節(jié)日就是快樂的日子,只知道裹蒸好吃,白糖很甜。后來才能明白,“屈子冤魂終古在,楚鄉(xiāng)遺俗至今留?!钡墓适拢昧嗣總€節(jié)日背后的意義,我們也長大了。
青年時,端午是一縷鄉(xiāng)愁,端午節(jié)傳統(tǒng)習俗眾多,但對漂泊在外的異鄉(xiāng)游子來說,提起端午,吃粽子似乎是唯一能想到的表達方式,也許是成年人的端午只剩下長假與粽子味。仿佛吃到粽子就是過好了端午,嘗不到的家鄉(xiāng)粽子的味道,是對往昔歲月的念念不忘。甜的、咸的,肉的、紅棗的、三角的、長條的、四方的,中國人可以在粽子上吃得不亦樂乎,每逢節(jié)假倍思親,這大概就是對親人的想念吧。盡管時代巨變,但我們還是思念小時候的味道,冬葉再厚,裹不住思念;五彩繩再長,纏不住年少;一縷鄉(xiāng)愁不禁升上心頭。
老年時,端午是一種牽掛,經(jīng)歷了世事滄桑,不擅用言語直接表達,卻習慣對家人的惦記放在食物里,就像那只由一粒粒軟柔的糯米裹成的粽子,咬下去粘糯纏綿,仿佛被抱在懷里。也會變得牽掛家人,將端午節(jié)的習俗傳承世代,也能體會到當時長輩們對端午的守護。端午,是一粒粒細小糯米包裹成粘連堅實的粽子;國人的胸懷和大志如同粽葉包裹著糯米,包容讓一切粘連團結,讓一切和諧。
端午在中國人心里之所以意義非凡,因為這一天是古人已死明志的愛國情義,我們紀念的不僅是古人,更是對國家的團結友愛。有時我們會感到孤獨無助,在迷茫中會忘記自己身份與價值,傳統(tǒng)就是在這些迷茫灰暗的時刻,讓我們感到有一個強大的心理依靠,提醒我們自信地向前。就像端午,叫法很多但意義相同,女兒節(jié)、五月節(jié)、粽子節(jié)、屈原日……但無論用那種方式與名字去稱呼它,它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與意義都無可取代。端午節(jié),教我們自強不息地破水前行。中國之所以是歷史古國,因為我們每一代人都十分珍重傳統(tǒng)。根越扎越深,我們越走越遠。祖國越安康,我們越自信。
當我們像天空中的風箏向不可知的方向飛展,而鼎湖山裹蒸粽就是綁著風箏的那根長線,風箏緊連著我們的雙手與土地,使我們仍舊樸實地與春夏秋冬共同呼吸,使我們仍舊踩得到這片大地,你的心靈可以體會兩千年前的圣賢情懷。所以傳統(tǒng)不只是懷舊的情緒,更是生存的必要。無論時光如梭,日月變換,我們心中仍有一念情懷。
我們現(xiàn)在的端午節(jié)是為了紀念2000年前以身殉國的屈原大夫,但端午節(jié)的習俗其實是源自上古時代的祭神典禮,是對天象的崇拜,出現(xiàn)于上古時代的祭神儀式,在北方,它叫角黍;在南方,他叫筒糉,端午節(jié)的習俗,傳承了千年,很多人迎來了一個翹首以盼的三天假期和一個回家的理由。